外匯存底 激增84億美元
2010-10-06 01:38 中國時報 黃琮淵/台北報導
近一年我外匯存底餘額
熱錢瞄準台幣狂炒,央行買匯買到手軟,外匯存底帶量狂飆。根據央行統計,9月外匯存底激增84.42億美元,是近一年來最大量;9月底餘額達3,805.05億美元,連續23個月創歷史新高,穩居「全球第四」寶座。
相較於我央行買匯力道,同樣受熱錢之苦的南韓堪稱「小兒科」,南韓9月底外匯存底餘額2,852億美元,單月淨增43億美元,約為我國的一半。
對於買匯買到手軟,造就外匯存底狂飆,央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打趣地表示:「手怎麼會軟!」強調是歐元等主要貨幣升值,以該幣別持有之外匯折成美元後,金額增加所致;另一原因就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。
聽到這個理由,匯銀主管笑稱:「怎麼似曾相識」,原因是南韓央行上周公布外匯存底時,與我央行理由一樣,但南韓匯銀直指,其實是南韓央行干預韓元,狂買美元所致,「以此類推,台灣外匯存底狂飆原因,呼之欲出」。
「還真的是哥倆好!」匯銀主管昨說,國際熱錢狂湧亞洲,包括日圓及東南亞多國貨幣,今年漲勢猛烈;台韓因升勢落後,補升壓力不小,為了穩定匯價,兩國央行也只剩下狂買美元一途,反應在外匯存底規模,想不暴增都難。
根據金管會統計,外資9月淨匯入23.51億美元。匯銀主管分析,外資匯入金額不到外匯存底增加的三成強,顯示央行不只吃了外資匯入的錢,就連市場美元也全吞下肚,才會讓台幣9月升幅僅有2.4%,可見其阻升力道之強勁。
到底央行「吃」了多少美元,以平抑匯價?匯銀主管粗估,全球利率皆低,外匯存底孳息收入,不超過10億美元,扣除歐元、日圓升貶波動,東扣西減後,上月至少買匯超過50億美元,而且「只會更多、不會更少」。
目前全球外匯存底前五強,依序為中國大陸、日本、俄羅斯、台灣及南韓。俄羅斯8月底餘額4,366億美元、南韓9月底餘額2,852億美元,匯銀預估,因與前後差距都大,我短期內應可穩坐第四名,超前或被超前機會都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