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銀行 新危機
2010-07-13 01:00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/綜合外電報導
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,令市場對歐洲銀行的財務狀況提心吊膽,但紐約時報周一警告,還有另一項更大的危機正悄悄醞釀:全球金融機構有近5兆美元的短期債務將於2年後到期,面臨償還或展延的壓力,屆時全球可能再度面臨信用緊縮危機。
紐約時報報導,歐洲央行、英國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,近來一致針對全球銀行業可能遭遇的新一波信用緊縮危機提出警告,歐洲銀行的籌資困境尤其令人擔憂。
歐洲央行等機構擔心,亟需透過再融資度過財務難關的銀行,在債券市場上恐遭逢來自同樣需錢孔急的政府強勢競爭,加上經濟成長未盡人意,未來企業和消費者信貸可能出現成本高漲和額度緊縮的窘況。
根據國際清算銀行(BIS)的資料,全球銀行共計有近5兆美元的債務將於2012年到期,其中光是歐洲地區銀行的債務就占了一半以上,約2.6兆美元。
美國銀行業在2012年底之前須再融資1.3兆美元償債,但這個數字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,分析師最憂心的還是歐洲,該區的金融系統已飽受主權債務風暴拖累。
銀行究竟如何籌資償債仍是個大問題。銀行過去一向透過發行債券來籌措財源,但隨著希臘、西班牙與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的負債問題愈演愈烈,許多銀行對於發債裹足不前,甚至是無能為力。
報導指出,全球出現金融緊縮問題其來有自銀行一窩蜂進行短期融資難辭其咎。2008年底金融風暴的殷鑑不遠,肇因於銀行紛紛將從金融市場和央行取得的低利短期融資,轉而以較高利率長期放款給客戶賺取利差,一旦短期融資市場發生枯竭,造成銀行周轉失靈陷入困境。
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的調查發現,全球銀行業過去5年發行的債券,平均到期時間4.7年,寫下30年來最短的平均值。
另據金融資訊諮詢機構Dealogic的資料,歐洲金融機構5月的發債規模暴縮到107億美元,遠低於1月的1,060億美元及去年同期的950億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