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頂文



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

人行官員:匯改有利抑制通膨

人行官員:匯改有利抑制通膨
2010-06-28 01:25 工商時報 記者康彰榮/綜合報導
  中國人民銀行官員在多倫多舉行的G20峰會中指出,日前人行深化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,將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、抑制資產泡沫。發改委官員則重申,人民幣匯率會根據大陸內部發展形勢而變化,並不是屈從某國或其他一些國際組織的壓力。

 人行在19日宣布,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形成機制,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。這項決定等於結束持續近兩年的人民幣緊釘美元匯率政策,重新恢復匯率浮動,引起國際財經界高度重視。

 人行國際司司長張濤在G20多倫多峰會舉行的中國代表團記者會中表示,人行關於匯率改革的決定,受到了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的歡迎。他指出,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,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,是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發展戰略做出的選擇。

 張濤還指出,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,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全面可協調的發展,特別是有助於導引資源向服務業等一些內需部門配置,以此推動產業升級,轉變經濟增長方式。張濤認為,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改革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,抑制資產泡沫。

 發改委外事司司長馬欣在同一場記者會中指出,人民幣匯率問題,說到底是經濟上的問題,它就是一個貨幣的價格。談到價格問題,應該是由供求關係來決定的。而供求關係,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內部的經濟發展形勢。

 馬欣說,談到匯率問題時,應該充分注意到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形勢是不是需要匯率的變化。「如果你注意到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,一定會注意到,目前我們提倡最多的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。這句話意味著,我們要改變依賴出口的增長模式,增加服務業,擴大內需和提高居民的收入。」馬欣強調,如果人民幣匯率發生一些變化的話,也會根據這些內在的發展形勢而變化,並不是屈從某國或其他一些國際組織的壓力。